|
“無車承運”究竟是什么?“無車承運”作為概念名詞,從2013年被提出,但是這類業務模式在過去十幾年的物流發展過程中,其實很早便出現。我們可以稱之為合同物流或者三方物流,其實三方物流公司外請車,擔任的就是無車承運人的角色。 2016年,營改增通知里將無車承運人概念正式進行明確。2017年由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公告》對實際承運人使用的成品油和支付的道路、橋、閘通行費的進項稅額抵扣進行明確規定。 至此國家明確了“運輸≠有車”,沒有車也可以干運輸;給個體司機的油費、路橋費不再被稱作“自用”,而可以名正言順的表示是這就是給實際承運人所花費的油費、路橋費。 2.為什么在中國出現并大力發展無車承運人? 中物聯公路貨運分會輪值會長王堅表示,無車承運人可以說是“因稅而生”,早期發展源于1個問題——沒有車,但是想開運輸發票,因為當時運輸發票可以享受3重優惠: 1.低稅率:3%的稅率而不是5%的營業稅; 2.差額納稅:運輸總收入-包給他人的運輸收入=需要納稅的部分; 3.低開高抵,交三抵七:營業稅稅率3%的運輸業發票,一般納稅人可按7%計算進項稅額抵扣。 數據顯示,96.3%的經營業戶重型卡車擁有量情況集中在1-10輛,中國每戶擁有車輛平均3.3輛,個體司機和中小車隊仍然是公路貨運市場的主體。 隨著無車承運人的相關法規逐漸完善,無車承運人(試點)可以與委托方簽訂運輸合同承擔承運人責任,即可開具10%道路運輸行業增值稅發票,而不受是否擁有自有運輸車輛條件限制,三方可以代個體司機開票,肯定了三方企業作為無車承運人在道路運輸業市場主體中的合法地位。 3.未來無承運人將如何發展? 后文會具體分析,在此先用一句話表述,如果說過去無車承運人定位在三方,那么未來無車承運人將著重定位于平臺。 4.外部環境未來將如何變化?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現代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彥林透露,交通運輸部未來或將對數據化的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來無車承運人的概念發生了變化,不是指傳統的三方,而是指網絡平臺運營的互聯網運營的,不妨參照電商法,按照新規則來發展無車承運。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個體司機將長期存在、小三方也將長期存在、組織化程度將大幅提高、數據化將引導行業。 二、車、貨、平臺的關系演變 論壇現場,運滿滿副總裁譚遠江以一個物流老兵和滿運寶總規劃師的身份,從業務層面,講述了無車承運人的演變歷程。 1.無車承運人主要由物流公司和互聯網物流平臺轉化 無車承運人首先是一個承運人。中間會有兩類,一種是京東、日日順、圓通等垂直服務客戶,甚至三方的安得、招商、中外運,在業務鏈條上提供全鏈路的服務。三方物流整包的服務模式在未來還會存在,也是無車承運人的模式 而平臺型的無車承運與傳統三方的最大區別:平臺優勢更在于廣度與效率,很多重度非標服務仍需線下完成。 平臺型用戶廣、效率高,可在巨大體量上獲得資源。而線下有很多事情無法線上化,平臺或許可將線上比例提高,但是永遠不會百分百。如光大、平安進行產品定制時,可從信用、數據、價值模型、定價體制、規則等橫向上做到足夠廣,在縱向上則采用伙伴合作關系。 2.平臺型與價值鏈上合作伙伴的關系演變 過去:工廠→物流公司→車隊→司機 現在:無車承運平臺跟司機是配合的方式。 平臺型無車承運人開啟并行線路,而不再是簡單的傳統串行 3.除了稅,無車承運人還能做什么? 譚遠江表示:“無車承運對物流行業未來發展的作用,不亞于淘寶之于零售“。 而交易的保障是“淘寶”的基礎,正如運滿滿總裁苗天冶所述:“交易業務將承載著集團主要流量入口的使命,會進一步強化平臺的綜合服務能力,通過在用戶管控規則、服務標準、信用評價、交易安全等方面的全面升級,讓物流交易變得更透明、更安全、更簡單、更高效! |